還有幾天,2025 年粵港澳全運會男籃比賽就將打響,以周琦、胡金秋、孫銘徽為主力班底的四川隊目標就是總冠軍,而廣東隊擁有趙睿、胡明軒、徐杰等一眾好手,同樣也期待在主場爭得最高榮耀。

等等,周琦不是河南人嗎?胡金秋和孫銘徽、趙巖昊不是浙江廣廈男籃的嗎,還有趙睿和胡明軒你倆啥時候成地道老廣了?如果你是經常關注CBA的籃球迷,對這些國手的名字一定不會陌生,但大概率還是會對全運會的 “球員歸屬” 感到困惑。

這不是特例。翻開全運會參賽名單,從籃球到足球,從田徑到游泳,不少球員的籍貫與代表省份完全不沾邊。有人說全運會不應該是正兒八經的省隊對決嗎?這樣不違規嗎?您別說,還真不違規。而且全運會有明文規定這樣的操作合理合規。
跨省打工仔還是豪華夢之隊?
周琦的全運會履歷,是全運會跨省流動的經典樣本:周琦是河南新鄉人,小時候便加入了遼寧青訓,此后無論是效力CBA新疆隊還是NBA火箭隊時期,他在全運會時都代表遼寧隊出戰。今年他加盟了CBA北京男籃,不過周琦卻早早宣布自己在全運會將加盟四川隊。

今年的CBA總冠軍浙江廣廈隊的幾位主力成員更是被“打包”加盟了四川,連主教練王博都拿起了四川隊的教鞭,怪不得周琦在自己的vlog里說“打不過就加入,兄弟們來廣廈了啊”。
而廣東隊的趙睿,明明是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,卻從青年隊時期就扎根廣東全運陣容,哪怕后來CBA轉會新疆和北京,全運會戰袍依然是廣東紅;胡明軒更典型,他出生在新疆烏魯木齊,卻在廣東全運隊里打了多年主力, “小胡”的名號在廣東球迷中間非常親切。廣東男籃本屆全運會的陣容更是“14人全部來自不同的省市”,純純的“夢之隊”。

不止籃球,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運動員,其實都有這種“跨省打工”的經歷:福建籍的林丹是全運會歷史上唯一實現羽毛球男單四連冠的選手,但他從未代表福建隊參賽;山東籍跳高名將張國偉在2024年宣布和天津隊簽約2年,目標直指今年全運會;廣西籍跳水名將何姿早年因廣西跳水隊解散轉投廣東隊,最終廣東隊與廣西隊達成協議,何姿的全運會成績由雙方共享。
在足球界也有同樣情況,比如海港小將李新翔和蒯紀聞來自鹽城和安徽,在全運會他們都替上海出戰;而效力申花的楊皓宇,由于他的注冊地和戶籍還在山東,本屆全運會他仍然將代表山東出戰。

而且,更耐人尋味的是有時候還有一些 “隱性捆綁”條款:有些CBA球員的轉會合同里,會悄悄藏著 “必須代表新/老東家所屬省份打全運會” 的條款。比如今夏從浙江稠州男籃轉會到青島男籃的王奕博,據稱就是因為全運會資格的問題影響了兩隊的談判。除了聯賽薪資的問題,還得承諾 “幫某隊所在省打一屆全運會”,否則轉會就談不成。

全運會的跨省生意,合理合規
全運會參賽資格的核心,從來不看“你是哪里人”,而是看“你在哪個省注冊”。
國家體育總局的規則里,有兩條值得大家注意的,關于全運會球隊歸屬的條例:一是“短期注冊制”,全運會允許運動員通過短期注冊的方式跨省份參賽。運動員只要在全運會注冊周期內(通常是賽前1-2年),與某省份體育局完成注冊,就能代表該省參賽,哪怕你是外地戶籍或者外地青訓,比如今年的四川男籃,不僅簽下周琦,還通過與浙江廣廈俱樂部的合作引入胡金秋、孫銘徽等球星,組建了劍指總冠軍的“夢之隊”。

二是 “青訓隊伍共建”,如果球員與某省份的俱樂部有長期合作(比如在該俱樂部青訓體系待過2年以上),哪怕籍貫不在這,也能算 “該省培養人才”,獲得注冊資格。這條的典型就是廣東男籃,它與廣東省體育局簽了長期共建協議,廣東青訓廣招來自五湖四海的籃球苗子,趙睿、胡明軒等球員都是出自廣東青訓,在全運會他們自然應該代表廣東男籃出戰。

地方要政績,球員要賺錢,這是雙向奔赴啊
全運會成績對于地方體育局來說是實打實的硬政績。一屆全運會拿幾塊金牌,直接關系到當地體育部門的考核、經費甚至榮譽。比起從頭開始培養人才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,直接砸錢“買榮譽”也不失為一種選擇。
據消息稱,四川省體育局以600 萬元薪酬(含冠軍獎金)的報價吸引到了周琦加盟,這比周琦在CBA的頂薪還高。盡管遼寧體育局強調周琦自幼在遼寧青訓體系成長,并長期領取體制內待遇,但面對四川的高額報價,遼寧方面還是無力匹配。良禽擇木而棲,賢臣擇主而事,周琦作為職業球員,在職業生涯后期選擇豐厚的報酬,這樣的選擇也無可厚非。

對球員來說,全運會是賺外快的好機會。尤其是籃球、足球這些職業化程度高的項目,球員巔峰期就那么幾年,跨省參賽的薪酬是實打實的額外收入。周琦若幫四川奪冠,稅后能拿300多萬;趙睿、胡明軒代表廣東參賽,雖然薪酬沒那么夸張,但早已贏得廣東球迷認可的他們,也能獲得地方體育局的資源傾斜,比如商業代言、退役后的工作安排之類的福利。
地方要成績,球員要收益,這場 “跨省合作” 本質上是一筆雙贏的生意。
是好是壞,任由評說
全運會的重要性,本質是綁定了地方體育利益、球員職業發展和國家體育戰略。所以全運會的重要性,其實比很多人想得都要重。目前中超聯賽正處于收官的關鍵階段,許多俱樂部的年輕球員都被各省的參賽隊伍征召,離隊參加全運會的比賽。無論是聯賽俱樂部主力球員如浙江的王鈺棟、俱樂部主力輪換球員如海港李新翔、還是身處海外的留洋球員如馬貝拉的杜月徵,都可能離隊參加全運會的比賽,全運會的號召力可見一斑。

至于全運會的 “跨省球員” 現象,也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。
支持者說,這讓比賽更好看了。以前全運會籃球是 “遼寧、廣東輪流贏”,現在四川引進了周琦、胡金秋等球員后,直接變成 “奪冠熱門”,強弱差距縮小,比賽更好看了。而且外地球員和教練也帶來了不同的戰術風格,能帶動本土球員進步,比如四川本地小將跟周琦一起訓練,這對于本地球員來說也是一種進步的機會。
反對者卻覺得,這破壞了公平。經濟強省能砸錢買明星,經濟弱省只能 “看著別人玩”。比如青海、寧夏這些省份,根本沒能力引進大牌球員,全運會成績常年墊底,慢慢就失去了搞青訓的動力。更有人質疑,全運會本該是培養本土人才為家鄉而戰的歸屬感十足的比賽,現在卻成了富豪省份的競技,和俱樂部比賽區別不大,背離了賽事初衷。

總之,全運會“跨省打工”雖合乎情理卻也有弊端,對此你怎么看?不過大伙還是先看球吧!全運會U20足球比賽已經開踢,男籃比賽也將在11月4日下午正式開打!